中石化山東濰坊石油分公司要求約1/3的在崗正式職工在年底前改由勞務派遣
緣起
還有3年就要退休了,47歲的中石化老員工陳星(化名)突然發現自己被公司“拋棄”了。這讓已經有三十多年工齡的陳怎么也接受不了。
今年10月底,中石化山東濰坊石油分公司通知陳星,公司將解除此前和他簽署的勞動合同,讓他和一家勞務公司簽署勞動合同。按照程序,分公司與這家勞務公司簽署用工協議,然后他由勞務公司輸出到濰坊石油分公司。
也就是說,陳星還在原來的公司工作,但已經不是公司的人了。公司要求,如果陳在2008年1月1日仍不同意簽署新合同,就得“走人”。而那天正是新勞動合同法實施的日子。
和陳星一樣被要求和勞務公司簽署合同的正式職工總計627名,大約占該公司在崗職工的1/3。職工們群情激憤,反應激烈,認為此舉是公司規避新勞動合同法而傷害老職工的舉措。
但該公司高管并不這么認為。11月27日,濰坊石油分公司的孫經理在電話中告訴記者,這是2003年中石化進行改制分流后的一部分職工再次續簽勞動合同,只是主體變成了勞務公司,不再是分公司而已。
2003年,中石化進行改制分流。當時中石化認為,隨著中石化的海外上市,必須深化用工合同的改革,主要實現長期合同工、短期合同工、其他形式的用工的“三工并存”、以短期合同工為主的形態,這樣才能提高企業的
競爭力。
對于濰坊石油分公司而言,一個特殊的背景是,當年參加改制的職工中,很多都是在1992年就和分公司簽署了長達15年的勞動合同。陳星就是他們中的一員。
2003年,分公司采取的方式是職工保持原有崗位,同時予以一定補償——以2003年為截止時間,按照工齡長短,每年1880元。
“領導們都說,這是充分利用國家優惠政策,對我們也是最后一次實惠!标愋钦f。
在一系列保證、鼓動、實惠之下,這些正式職工和濰坊石油分公司簽署了3年的短期合同。不過,公司的中層干部不競爭上崗,并未再次簽署勞動合同。
2006年4月,3年合同期滿之后,這些職工并沒有發現公司找上門來出示書面終止合同的文件,也沒有提及繼續簽署合同。他們認為,即使不簽合同,但事實上在該單位工作,公司和員工的事實勞動關系就應該一直存在,也算簽定了合同。
而且他們認為,當年改制中,并沒有提及以后和勞務公司簽署合同,而且公司一再申明用工改制不是將正式工變成臨時工,而是規范的“合同工”。如果和職工的3年合同期滿之后,經雙方協商還可以續簽。
至今,陳星納悶的一點是,他們當年改制既不算買斷工齡,也不算真正和勞務公司簽署合同。如果像很多地市公司一樣,進行徹底改革也可以,為何要拖這么久?
濰坊石油分公司的孫經理告訴記者,之所以2006年到2007年一年沒簽署協議,是因為他們在等待新勞動合同法的出臺,看新的精神。而且當時濰坊市也沒有勞務中介,只能由分公司“代簽”。
一年以后,2007年10月,當這條簽署勞動合同主體變化的消息傳到這些職工耳邊的時候,這些職工認為是“公司拋棄了他們”。 他們甚至寫出了《職工十問》,表達著自己的情緒。
他們心里從來都認為自己是正式職工。如果按照正式職工退休,那他們每月有1800元左右的退休金,比當地工人的平均退休金高800元。
解決
由于職工的反應過激,為了打消職工顧慮,中石化濰坊石油分公司給中石化山東省石油總公司做了請示。11月22日,分公司給這些群情激憤的職工做出了三條“保證”:
其一,堅持“政治上同樣看待,生活上同樣關心,待遇上同工同酬,使用上同樣安排”的四同原則,對改革用工形式人員一視同仁,各項
社會保險待遇按照地方標準執行;
其二,職工與勞務公司簽署合同中的權利、義務、工資、保險、福利等,由濰坊石油分公司履行;
其三,與勞務公司簽署合同到期后,沒有違紀的,可以與勞務公司續簽,并與石油分公司簽訂上崗協議,直到退休。
濰坊石油分公司的孫經理一再表示,他們這是為了保護職工利益。他說,他們也不愿意辭退這些熟練工人,而且委托給勞務公司,石油分公司還要一個職工一個月交30元。
記者從該公司獲知,目前,已經簽署的職工有四百多人,剩下的各個片區經理正在做工作。
[此貼子已經被admin于2008-7-30 15:04:00編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