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世界,人口老齡化成為一個突出的社會問題。面對日益增大的養老金支付壓力,多國政府已著手推動養老保險基金市場化運作,構建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這些做法對中國破解養老難題具有借鑒意義。
個人養老投入成趨勢
放眼全球,養老保險基金“入不敷出”的國家不在少數。由于單純依靠政府財政已經無法較好地解決養老問題,不少國家開始積極探索養老保險基金市場化運作。
在比利時,越來越多民眾意識到養老不能全靠政府,趁早增加個人養老投入才是上策。比利時聯合銀行養老事務專家帕特里克·萬尼厄表示,最新調查顯示,54%的比利時民眾表示愿意增加個人養老投入。同時,比利時人理想的養老保險構成是:公共保險占58%、職業保險占19%、個人保險占23%。
比利時養老保險基金協會主席菲利普·內茨表示,由于投資回報率較高,比利時養老保險基金越來越受歡迎。“過去30年,養老保險基金年回報率達到6.5%,扣除通脹因素,年實際增長率達4.5%,十分可觀。”內茨說。
在南美洲的阿根廷,近年來政府逐漸取消高福利的養老金制度,采用個人購買養老商業保險、補充繳納養老保險費等方式進行市場化運作。
新加坡政府養老金制度從屬于中央公積金體系,其實質是強制儲蓄計劃。此外,新加坡財政部于2001年推出了名為“退休輔助計劃”的自愿退休儲蓄計劃,鼓勵該國民眾把存款存入相關賬戶。
養老保險基金投資需穩健
從多個國家的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經驗中可以發現,養老保險基金市場化運作不僅要注重投資的長期性和資產配置的穩健性,也要適當考慮投資回報率,避免出現資產縮水。
澳大利亞養老保險基金約為2.5萬億美元,是世界第四大養老保險基金資產持有國,這與澳大利亞養老保險基金的成功運作不無關系。澳大利亞悉尼科技大學澳中關系研究院副院長詹姆斯·勞倫斯森表示,設立養老保險基金是澳大利亞最成功的經濟改革措施之一,促進了金融市場的進一步深化和成熟,也令家庭資產配置更加多元化。
據介紹,澳大利亞養老保險基金傾向于將投資分散在不同資產領域,同時兼顧長期穩健型和高風險、高回報型投資,近年來其投資收益率好于10年期債券。
受經濟潛在增長率低、政府推行負利率等因素影響,日本政府養老保險基金的投資管理面臨嚴峻挑戰:若投資境內資產,可能面臨經濟前景黯淡、回報率過低的風險;若增加境外資產投資,可能面臨巨大匯率風險。在此情況下,日本的公募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組合一直比較保守單一,其投資對象多為債券。但這類謹慎投資不僅沒能保障收益,還導致養老保險基金資產大幅縮水。專家認為,日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的教訓也值得中國汲取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