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性就業確實能解決金融危機下一部分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問題。但是這只是把問題和矛盾后延了,隱性就業還存在諸多隱患,他們的社會定位、工作性質、勞動權益、社會保障等問題都處于模糊甚至無序的狀態。 前不久,教育部公布全國已有415萬高校畢業生落實去向,就業簽約率為68%.那么,沒簽約的32%的大學畢業生是否都處于待業狀態或者打算繼續深造呢?記者近日采訪發現,一部分畢業生悄然選擇了隱性就業。 面對近幾年嚴峻的就業形勢,隱性就業的隊伍逐年擴大。之所以稱之為隱性就業者,是因為他們的職業狀態并未反映在政府有關部門的統計、記錄或其他管理勞動就業的形式中。選擇隱性就業的行為本身反映了積極樂觀面對社會、生活的態度,而他們目前的權益保障缺位,社會缺乏足夠的理解、支持也是不爭的事實。 重要的是有一技之長 “你身邊要是有外國朋友需要學漢語的,請讓他們聯系我。”與記者交談時,陳涼拿出她的名片。 陳涼畢業于北京一所大學的對外漢語系,去年畢業的她辭去了一家網站的網絡編輯工作,干起了老本行——對外漢語。“我在學校學習時就經常幫留學生補習,他們對我的教學能力很肯定,這也給我自己做自由職業者很大的信心。” 陳涼現在在兩所大學教授留學生漢語,今年放暑假時她也沒閑著,而是找了亦莊的一家民營機構教幾個美國人,“這些機構給的課時費比較高,一個小時一百左右,還有一點我比較感興趣的是可以鍛煉自己的英語能力。不過開學后我還要去高校教學,那里比較正規,工資發放也及時。” 據陳涼介紹,她現在一個月基本能掙五六千元,除了滿足每月花銷,還略有盈余。 不過,隱性就業不等于高收入,很多選擇這條道路的年輕人對自己的生存狀態并不滿意。今年剛剛畢業的李嘉音因為遲遲找不到用人單位,自己干脆回老家做起自由撰稿人,一個多月過去了很多稿件都是泥牛入海,收入不足1000元,這讓她感到前途很渺茫。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隱性就業者的生存狀況參差不齊,有好有壞。接受采訪的幾位大學畢業生都表示,隱性就業更看重自身實力,優勝劣汰程度非常嚴重。 選擇這種工作狀態的人,都必須擁有一技之長,否則在沒有任何生活保障的情況下,連基本的生存都存在問題。社會專家提醒,隱性就業需要極強的特長、個人自我管理與社會適應能力,畢業生不能盲目跟風。 不僅僅是權宜之計 “我已經習慣這樣的工作方式了,每天上兩三個小時的課,剩下的時間充充電,備備課,或者做點別的,比朝九晚五自由多了。”陳涼對目前的狀態比較滿意,家人也非常支持她,“不用循規蹈矩,沒有辦公室政治,身心都處于一種自由狀態,我何樂而不為呢?” 某網一項調查顯示,有將近四成的高校畢業生贊成隱性就業。大家對這種工作方式的態度并不相同,像陳涼一樣對隱性就業比較滿意的年輕人有個共性:就是聽從興趣和能力的雙重安排,對于就業到底是顯性還是隱性并不在意。不過被逼無奈者占很大比例,不少人把隱性就業當做尋找正式工作的過渡。 畢業于北京市屬一所普通高校的王曦則徹底拋棄計算機技術,憑著出色的英語水平和口才做起了導游工作,旅游旺季甚至能月入萬元,可是他也有自己的苦惱,相了幾回親都被女方婉拒,“我基本就是‘見光死’,很多女孩一聽說我是自由職業者就不愿再與我交往下去,這也可以理解,自由職業不能給女孩帶來安全感。”王曦表示,現在自己正在謀求一份穩定工作,加入正規軍。 “畢業前找工作屢屢碰壁,很多單位要求有工作經驗,我現在憑著朋友和學長介紹接活,這也不失為就業前的熱身。”今年剛剛畢業的小林表示,自己等有了一定的產品包裝設計的經驗,再去應聘心儀的公司,相信到時候用人單位會看重他的經驗。 面對嚴峻的求職形勢,選擇隱性就業,盡管在很多人看來是權宜之計,但對于謀求穩定工作的大學生來說,可以積累工作經驗和技能,增加將來就業的砝碼。“我們這個群體能樂觀面對現實,不做‘啃老族’,這是一種積極的態度。”小林表示。 記者采訪中發現,絕大多數隱性就業族的初衷是尋找一份穩定的工作,由于各種原因,才選擇了隱性就業。而隱性就業是動態的,隨著就業形勢和自身心理、能力的變化,他們會對自己的職業生涯作出更加理性的規劃。 社會保障缺位 “我參加了城鎮居民醫療保險,還買了一份商業保險,這樣比較有保障,也有安全感。”陳涼對記者表示。 像陳涼這樣對自己的生活有明確規劃的隱性就業者并不多。隱性就業確實能解決金融危機下一部分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問題。但是這只是把問題和矛盾后延了,沒有治本,隱性就業還存在諸多隱患,他們的社會定位、工作性質、勞動權益、社會保障等問題都處于模糊甚至無序的狀態。 一些隱性就業者的收入較高,看似光鮮,但是沒有住房公積金、福利等,這些剛出校門不久的年輕人,對社會福利、社會保險這些概念還比較模糊。一些專家表示,應該將隱性就業族納入社會保障體系,通過引導的方式吸引其參保和參加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從制度的層面給予他們更多支持。 除了不在社會保障體系內,隱性就業族面對的最現實和頭痛的問題是勞動權益得不到保障。由于隱性就業者與用人單位之間沒有固定的勞動關系,也沒有固定的勞動場所、勞動時間,他們很少簽訂合同或者簽訂得不規范,這樣雙方地位不對等。維權難是隱性就業族面對的無奈現實。陳涼有空還給一家小出版社做校對,勞務費往往要拖幾個月,還有兩本書的校對費催了一年也沒給,“每次打電話他們都說書還沒有出版,沒辦法給相關人員報酬。” “我想出去租房子住,哪怕住地下室也好,不想在這個熟悉的環境里待了。受不了每次出門鄰居看我的眼神。”李嘉音最近拼命寫稿,爭取多點收入。當初為了省錢回家住,沒想到在鄰居眼里等同于不務正業。她現在鐵了心要搬出去住。 盡管對于大學生來說,隱性就業表現了他們積極面對生活的勇氣,但是社會對隱性就業族、自由職業者沒有形成一種理解、關懷的氛圍。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甚至是社會意識,都會不自覺地認定這不是長久之計,對他們的要求還是謀求一份穩定的工作。 “我們需要社會各界能夠多一點理解、認同和支持。”李嘉音的話道出了隱性就業者的心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