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傷保險
工傷保險又稱職業傷害保險,是指國家和社會為在生產、工作或在規定的某些特殊情況下遭受意外傷害、職業病傷害的勞動者提供醫療服務、生活保障、經濟補償、醫療和職業康復,為因這兩種情況造成死亡的勞動者的供養親屬提供遺屬撫恤等物質幫助的社會保險制度。
“過勞死”工傷保險可否報銷?
據4月14日《中國青年報》報道,距離張斌猝死已經20多天,但家屬14日告訴媒體,張斌生前供職的聞泰通訊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至今還沒有配合他們向有關部門完成張斌的工傷認定。
清華大學碩士畢業生、36歲IT工程師張斌猝死的消息持續發酵。因為報道中“常加班,有時到早上五六點,第二天接著上班”,其妻認為他猝死與長時間連續加班有關,“他把自己活活累死了”,“過勞死”問題由成為了媒體熱議的話題,人們更把目光聚焦在張斌猝死能否被認定為工傷的結果上。
盡管有記者獲取的張斌生前的考勤紀錄顯示,他曾連續多日加班到凌晨,而且周末基本沒有休息。但這些證據,根據現行的《工傷保險條例》,恐怕還是難以構成認定工傷的有力證據和要件。
張斌被發現是猝死在公司租住的酒店里,不符合認定工傷應“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及“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崗位,突發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時之內經搶救無效死亡的”等要件。現實生活中,一些長期加班身心俱疲的勞動者,有時候發生“過勞死”未必在上班時間和工作崗位上。所以,可能很難按照工傷來索賠。
但是,我國《勞動法》明確規定,勞動者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8小時、平均每周工作時間不超過44小時;用人單位由于生產經營需要,經與工會和勞動者協商后,可以延長工作時間,一般每日不得超過1小時;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長工作時間的,在保障勞動者身體健康的條件下,每日不得超過3小時,每月不得超過36小時。張斌所在的公司是否涉嫌違反《勞動法》值得探究,然而,即使是“連續多日加班到凌晨”,但因為其猝死不符合《工傷保險條例》規定的情形,認定工傷可能仍然不易。
這幾年,隨著經濟社會的迅猛發展,各行業的勞動者的壓力普遍增加,在不少企業,違反《勞動法》加班加點也成為較普遍現象。張斌猝死案,無疑是在這個特定時期“浮出水面”的一個典型案例。那么,張斌猝死能推動工傷認定的大變革嗎?
“過勞死”很多時候是由于用人單位違反《勞動法》,致使勞動者過度勞累致死的情形。因此,我們期待《工傷保險條例》能順應形勢、基于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的考量出發,作為相應的修改——比如,勞動者猝死的工傷認定,不應還界定在“工作時間前后在工作場所內”等條件,只要有證據證明用工單位違反《勞動法》,使勞動者長期超出了法律規定的勞動強度、工作時間,同時,沒有其他明顯原因的突然猝死,就應認定為工傷,就應有法律制度來進行必要的救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