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多年發展,我國基本形成了由基本養老保險、企業(職業)年金、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和商業養老構成的養老保障三支柱格局。截至9月底,全國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為9.3億人,第一支柱已經形成“城鎮職工+城鄉居民”兩大制度平臺。第二支柱方面,截止到今年2季度,已有近8.3萬家企業建立了企業年金,已覆蓋2342萬職工,積累基金13686億元。職業年金正隨著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逐步建立。今年2月,人社部、財政部啟動建立養老保險第三支柱工作,標志著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和商業養老保險正式進入制度啟動階段,將逐步推動養老保障三支柱均衡發展。
近年來,我國養老保險體系總體運營是平穩的,但挑戰也在不斷增加,風險不容忽視。
挑戰:第一支柱面臨壓力
“從資金規模上看,我國第一支柱的養老保險比例現在占比是80%。”人社部社會保險基金監管局局長唐霽松說,現在的問題主要體現在可持續性上,一旦可持續性出現問題,會對整個體系造成一定影響。我們要把它放在重要位置來深入分析、加以應對。
唐霽松指出,我國第一支柱面臨的壓力可從以下方面進行初步分析:
第一,我國撫養比在迅速下降。從數據上來看,2013年全國參加企業職工養老保險的撫養比是3.01∶1,到2017年是2.73∶1。
第二,我國地區間存在基金收支不平衡問題。從全國看,當期基金節余地區集中在少數幾個省份。在省級層面,比如一些省份雖然還有累計節余,但省內市縣不平衡,問題也比較突出。
第三,中央財政補助不斷增多,而地方財政補助占比較低。長此下去,中央和地方積極性都會受到影響,基金靠精算自求平衡非常困難。
第四,基金征收主體發生很大的變化,在稅務部門征繳初期,對基金征收影響具有不確定性,有可能用3-5年時間才能走上正軌。